如何练习微笑
具体练习方法: 对着镜子,用耳语说“引”字,每天至少练习100遍,练习的时候还要右手做第三声的手势,即伸出右手食指,从与左肩平齐的位置往下划,到达腰带处,再往上划,到达与右肩平齐的位置,停三秒,然后再做下一次练习。
对着镜子练习可以看到标准的微笑形象,再脑子里形成视觉记忆。
如何练习眼定
- 睁眼法
在眼睛前上方3~5米处找一个点(绿色最好,黑色也行),睁眼看一秒钟,然后闭眼一秒钟,再睁眼看一秒钟,再闭眼一秒钟,如此重复,每天早晚各练习100次。 -
看眼法
具体的练习方法是:目不转睛地看着镜子中自己的眼睛,用耳语法练习下面的材料,每天早晚各练习20遍。
①各位领导,各位来宾,大家好!
②绕口令《四是四》:四是四,十是十,十四是十四,四十是四十,谁能说准十四、四十、四十四,就请谁来试一试。
③绕口令《稀奇》:稀奇稀奇真稀奇,麻雀踩死老母鸡,蚂蚁身长三尺六,八十岁的老头躺在摇篮里。
如何练习站定
什么叫站定?就是上台后要站如松,站定三秒钟再开口讲话,讲话结束后,停三秒钟再下台。
站定说明心定,是自信的表现。站定有两个标准:一是站稳,二是站直。
怎样克服还没站稳就开口讲话的毛病呢?办法就是停三秒,即上台后默数“一,二,三”,再开口讲话。
停三秒的具体训练方法是:面对镜子站立,看着镜子中自己的眼睛,面带微笑,先默数“一,二,三”,再开口说“早上好”。反复练习10遍
耳语练声法
通过说悄悄话,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
耳语法的情景再现: 假如你家孩子正在学习,你想跟家里人说说话,又怕打扰到孩子,所以再耳朵边悄悄的说。
举例:
第一遍,放开声音念绕口令《稀奇》:稀奇稀奇真稀奇,麻雀踩死老母鸡,蚂蚁身长三尺六,八十岁的老头躺在摇篮里。
念的时候,哪个部位在用力?
嗓子。
第二遍,双手做喇叭状,然后放在嘴上,用说悄悄话的方式念。
念的时候,哪个部位感觉累呢?
小腹。
练习要诀: 道法自然
耳语练声法的练习要领:笑手镜
- 笑-笑着练
- 手–加手势练
- 镜- 对着镜子练
讲话头头是道的诀窍–练习写“一字悟”
写“一字悟”就是把每天练习定耳舞诀法的感受,或者工作和生活中的感悟,用一个字的观点和一两百个字的事例写下来。
讲话水平分为三个等级:初级水平是有条理,中级水平是好听,高级水平是好记。为什么好记是最高水平?因为当众讲话的终极目标是向他人传播思想,好记的讲话才具有传播力
怎么写一字悟?
1.可精写,亦可连写写“一字悟”,可以精写,也就是每周写一篇,精心修改,反复背诵,直到能脱口而出;也可以连写,也就是天天写,天天背,天天对着镜子讲。
关于“一字悟”的内容,最好是写练习定耳舞诀法的感受,这样可以对练习过程与效果进行监控,提高学习效率。人要有自省意识,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是什么,才能不断进步
(一字悟的意思,简单点说,就是把你想写的生活中的感悟用一两百字写出来,然后再用一个字总结)
范文:
谦
今日自省,做人做事,时刻要做到一个“谦”字。
今日,小区物业的一名工作人员联系我,说物业处有我的快递,我就下意识地说:“小王,你如果有空的话,就给我送过来吧。”我心想,这样就省得我出门了。因为对方才二十出头,比我小了将近20岁,我就有点“倚老卖老”,而且我觉得他是物业的工作人员,我是业主,他理应为我服务。
但是,话刚出口,我就意识到自己这样说不合适,于是我又说:“小王,不用你送了,我自己去取吧。”
说完,我感觉内心坦然舒服了很多。不管在什么时候,我们都应该有一种谦卑的心态,对待他人,少一些傲慢,多一些理解,这样才能真正地尊重他人,也尊重自己。
思维1: 先出手成章,再出口成章
语速太快怎么办?
为什么会语速快呢?主要有两个原因:一是紧张,一紧张,不由自主就会讲得快;二是主观上总想一气呵成,一口气讲完
解决方案:
- 停三秒
- 加手势
一加手势,语速就慢下来了
五个地方需要停顿:
1) 生
陌生的术语和名词停顿
2) 重
重要观点重复
3) 趣
再讲完风趣幽默的话要停顿一下;
4) 验
想让学员体验的内容要停顿一下;
5) 长
长句子中间,适当停顿
如何训练即兴讲话的能力
五分钟读报法并坚持三个月;
思维2: 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
故事:
一位大学的老教授在上公共课时,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:如果一件事的成功率是1%,那么反复尝试100次,至少成功一次的概率大约是多少?
备选答案有四个:10%、23%、38%、63%。
经过十几分钟的热烈讨论,大部分人都选了10%,少数人选了23%,极个别的人选了38%,而最高的概率63%却没有人选。
老教授沉默片刻,微笑着公布了正确答案:成功率是1%,就意味着失败率是99%,按照反复尝试100次来计算,那么失败率就是99%的100次方,约等于37%,因此最后成功率应该是:100%-37%=63%。
思维三: 模仿是创新的基础
学习任何技能,都要经过仿招、练招、创招三个步骤。仿招就是模仿,这也是学习技能必经的一个过程。我在教授演讲课的过程中发现,很多大学生都存在两个问题:
一是看不起模仿,认为模仿太低级;
二是模仿的时候放不开,怕模仿不好被人笑话。
悟性
悟性并非看不见摸不着,而是可以培养的。怎么培养呢?就是要多想,多记录,多行动。不管是大悟还是小悟,都要及时记录,并采取行动,这样才能真悟
《南怀瑾谈生活与生存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