极客进化岛
技术自由路

讲法:从说教到赋能-书摘

你的点滴收获都是自己折腾的结果

思维1: 牛人和庸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能量运用方式的不同。 决定一个人能量的分配方式和运用习惯是心智模式,心智模式可以理解为人的软件系统。

思维模式的形成就是不断建立和发展神经元连接的过程,所谓的好习惯,无非是大脑建立起来的有意义、有价值的固定反应模式,这种模式最初可能就是一条普通的神经元连接通路,后来由于使用过程中不断注入能量,得到持续的强化和发展而由小路发展为高速公路而已。

当某个信念被强化到一定程度时,人们就会带着这个信念去审视周围的一切,会在外部世界搜索跟自己的信念相一致的素材,而对那些和自己信念不一致的素材视而不见、听而不闻。

在榔头眼里什么都是钉子。

思维2: 一个人只能有一种人生。只有尽早认准一个领域,几十年如一日孤注一掷地投入进去,才有望在有生之年做出一点成绩,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。很多人能量投入得很被动,也很分散,也有人能量投入面过窄,不利于打通,这些都会成为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障碍。

作为行为主义教育主张的先驱,桑代克提出的准备律、练习律和效果律都可以看作鼓励学员能量持续投入的措施。准备率是引导学员预先投入,练习律是引导学员持续反复能量投入,效果律是激励学员带入情绪能量持续练习

从有道理到有感觉再到有体会是三种不同的理解程度;如果你不能把一个只是跟自己过去的经历和情感结合起来,这个知识就不属于你。

认知,情感,行为

同样的事情,有的人干一辈子津津有味,有的人干几年就觉得没意思了,工作倦怠的根源不在于工作本身,关键是要有在工作中持续找到兴趣点的能力。同样的工作,每年都有不同的认知、不同的行为和不同的情感体验,就不会厌倦。

阳明先生的核心主张可以归结为三点:其一,心即理,世界是人心中的世界,个体内心认为的道理就是道理;其二,知行一,真知就会和行动合二为一,知道了不行动就是因为还没有真知;其三,致真知,所以人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,形成真知,最后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

建构主义大师杰根所说的,“我讲的每一句话都没有意义,除非你认为它有意义,反过来也一样

学员永远是学习的主人,讲师是促动学员富有成效地思考的引导师,而课堂则是学员进行意义协商的场所

学习的四关

  1. 茫然而不知所措 (培训所在的层级)
    这个环节,学员最缺乏的是知识,知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讲。
  2. 知之而不信
    人们对于听到的看到的,感受到的很多,但不一定都信。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变量是: 学员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结构。
    讲师不仅要把知识传递给学员,而且要帮助学员转化,帮助学员把新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经验及知识整合在一起
  3. 信之而不为
    相信了但不一定练
  4. 为之者不终尔
    偶尔为之很容易,养成习惯却很难

任何培训的失败,都可以从上面四个环节找原因

讲师的作用是促进 学员思考,尽最大努力提高单位时间学员的吸收率和转化率

内功修炼

  1. 高效阅读,积累知识
    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《上接战略,下接绩效》《道德经》《认知心理学》(安德森著)
  2. 刻意练习,养成习惯
    认知-行为-情感-提高认知-更好的行为-更好的情感
    《中庸》
  3. 反思复盘,持续提高
    《21世纪的管理挑战》,《自控原理》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极客进化岛 » 讲法:从说教到赋能-书摘